2019年暑假開始,我帶著兩個孩子(8、5歲)開始一場計畫為期10年的投資理財教育實驗。 我們用孩子的壓歲錢,每月定期定額投資指數ETF,期望在未來10年裡,陪伴孩子養成儲蓄投資的觀念與習慣,同時見證複利的變化與經濟的循環,讓孩子按部就班學習為自己的理財負責,為自己的退休規劃做好準備,我稱之為「給孩子的退休計畫」,又叫「 金雞計畫 」。 但孩子們,你們知道什麼是退休嗎?退休年齡是幾歲?距離你們目前的年齡還有多久? 想想看,如果沒上班,要怎麼有錢付生活費? 退休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情況,我認為退休規劃可以說是我們學習投資理財的終極目標。 一般來說要支付退休後的花費不外乎三種方式:靠政府、靠小孩、靠自己。 今天我準備了三張圖分享。 1980 第一張是1980年,40年前的台灣人口結構圖,左邊是男生、右邊是女生,由下而上的條紋代表不同年齡的人口數,單位是萬人。最下面綠色的代表14歲以下的小朋友,40年前我就是屬於這個階段。中間黃色部分代表15到64歲的人口,簡稱青壯年,也就是有工作能力的人。最上方藍色部分就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。這個結構看起來很像金字塔,又稱為人口金字塔。年輕人和青壯年人佔絕大多數,老年人很少。 我們以前政府的退休金制度是這樣,每個人工作時每個月會提撥一筆退休金給政府管理,政府也會補助一部分,等到退休的時候,政府再發給你。40年前的情況有很多人在工作繳錢,只有少數的老人領退休金,平均來說大約14.8青壯年人扶養1個老人,繳錢的人很多,領錢的人很少,所以當時政府的退休基金沒什麼問題。 2020 第二張是去年2020年的情形,目前我已經進入黃色青壯年的階段,而你們正在綠色的小朋友階段。如果是中學階段的哥哥姐姐,也是要進入黃色的青壯年人口,因為上了高中可能有些同學會選擇技職體系,就會有實習工作或打工的機會,所以在政府的統計裡,就已經是具備工作能力的人了。 2020年的這張圖,雖然青壯年人還是很多,但是藍色部分的老人也變多了,更重要的是,綠色的小朋友變少了。所以這個人口結構已經不是金字塔,而是一個菱形。青壯年人扶養老人的比例也從剛剛14.8變成4.4,也就是對青壯年人來說,以前10幾個人一起照顧一個老人,但現在平均只剩不到5個年輕人要一起照顧一個老人,領錢的人越來越多,政府退休基金的壓力就變大了。 2050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30年後的未來,2050年的預估圖,已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