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財的第一步:有財可理
我們常談錢、談理財,而理財的第一步,就是要先有財可理。所以我上課時常遇到同學說:老師,我現在沒有錢,要怎麼理財?其實先思考怎麼樣賺錢,這也是一種理財思維。我們在第三集節目裡曾經討論過,賺錢的基本方法就是透過工作創造價值,所以最近我們也在規劃一個新單元,就是希望邀請與訪問各行各業的爸爸媽媽們來介紹他們的工作,讓大家認識不同的工作以及工作所創造的價值。
一般的工作,通常是根據行業或專業來分類,例如金融業、科技業,或者醫生、律師...。不過以前我在書上看到一個蠻有趣的工作分類方式,分享給大家參考,這個分類是根據收入的主要來源分為ESBI四大類型,每個人的分類可能不止一種,也就是一個人可能同時屬於4種分類。
ESBI工作分類
接下來讓我們來介紹一下這四種類型的工作:
- E是Employee,就是員工,例如領薪水的上班族
- S是Self-Employed,就是專業人士,例如律師、會計師
- B是Business Owner,就是企業主,例如所謂的老闆
- I是Investor,就是投資人
第二種是S型專業人士,如果我是自己開課的老師,例如最近理財冬令營開始招生,那就是屬於S專業人士、專業講師,這種工作就是自己當自己的老闆。
S和E的差別在於,學校受聘的老師是有固定薪水,不用擔心有沒有學生。而專業講師要靠自己招生,有學生才有收入,如果沒有學生,就賺不到錢了。所以專業講師的工作重點除了把課教好,還要具有招生能力。
第三是B型企業主,如果今天我成立了一間學校,請很多老師來幫我教課,那我就變成校長,就屬於B型企業主。企業主就是老闆,那和剛剛我們說的S型專業人士有什麼不同呢?最大的差異,就是B型企業主有聘請員工,而S型專業人士只靠自己工作,所以如果S型的專業講師沒有開課就沒有收入。但如果我是B型的校長,我就不一定要親自面對學生上課,因為我可以聘請老師來幫我上課。
但校長的工作重點是在打造一所學校,也有人稱之為系統,校長要幫助這個學校或系統順利運作,包括招生、教學...等等,讓學校賺錢,校長就可以獲得分紅。但反過來說,如果這個學校或系統運作的不順利,學校無法賺錢,校長就沒有分紅,這也是B型工作的風險,必須確保系統成功才有收入,相較於E或S型工作是比較具有挑戰的一種類型。
補充一下,我們這裡舉例的校長,比較像是私人企業化經營的學校型態,如果是一般的公立學校校長,可能大多是E型工作,也就是領薪水的上班族。再舉個例子,有些大企業的總經理、執行長,他們的主要收入可能也是薪水,而不是企業獲利的分紅,從這個角度來看,這樣的總經理、執行長就是屬於E型的分類,而不是B型的分類,這也是大家比較容易誤會的地方。
最後是I型投資人,如果我出錢投資別人的學校,那我就屬於I型投資人的工作分類。I型的收入來源和B型類似,都只有在學校經營成功賺錢時,才能獲得分紅。而B型和I型的差異主要在於B型企業主需要出力打造和經營整個學校或系統,而I型投資人通常只要出錢,不參與系統的經營管理。所以I型的工作重點在於找到優秀的系統和企業家,以合適的價格參與投資獲得收益。
不同類型的工作重點
這4種類型的工作都有不同的工作重點,而且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同時參與不同的工作類型,例如一個平常在學校領薪水教課的E型老師,假日時可能也會自己招生開課,那就變成S型的專業講師。如果學生越來越多,可能就會聘請別的老師幫忙教課,甚至創辦一所學校變成B型企業主。如果有好的機會,他也可能投資別人的學校變成I型投資人。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,在這四種工作類型中,有兩種類型的工作必須完全仰賴自己的時間與心力才有收入。就是E型員工與S型專業人士。E型的工作重點是把分內的工作做好,而S型的工作重點除了前者之外,還必須有拓展與經營客戶的能力。而B型企業主與I型投資人,他們的工作重點則是想辦法聘用優秀的E型員工,或和S型專業人士合作,透過系統化的方式建立一個可以獨立運作的系統,一旦運作成功,就可以透過系統帶來收入,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自由的規劃運用。這也是我們常聽到「財務自由」的意義。
所以最後我想鼓勵大家,除了努力學習獲得一份E型或S型的工作之外,也要學習讓自己能進入B型和I型工作的世界,也就是我們在工作坊的遊戲中所謂的雙軌收入,讓自己擁有兩種收入來源,才能在財務上更有保障,也才能在時間上更有自由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