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了不少腦科學科普書籍,雖然作者出版了一系列相關書籍,也有線上課程,不過我個人最想推薦給家長和中學同學們這本《學習如何學習》,由Barbara Oakley所著。
本書將複雜的腦科學知識轉化為青少年易於理解的內容,利用科學方法幫助孩子培養高效學習技巧,讓他們在學習中更有自信、更加專注。
作者是典型的「文科出身」,自小討厭數學理化,數學更是從來沒有及格過。但是,在成長過程中,她摸索出一套從腦神經科學的面向來理解大腦運作的方式,並且透過親身實踐,雖然在20多歲才開始認真學數學,但後來竟成為美國奧克蘭大學工業系統與工程學的頂尖教授。
書中介紹了許多實用的學習方法。例如「專注模式與放鬆模式」的交替使用可以提升記憶力和創造力。當孩子們在專注學習之餘,適時放鬆,反而有助於大腦進行深層的資料整理與吸收。
書中還強調「回想練習」的重要性,這是幫助記憶的有效方式。透過回想已學內容,例如自我測驗、隨機回想等,孩子們能有效地將資訊從短期記憶轉移到長期記憶中,形成穩固的知識基礎。這也是我在課堂上經常使用的方法。
此外,書中也提醒讀者,充足的睡眠與規律的運動對大腦健康至關重要(據說大谷翔平賽前賽後都睡很飽),有助於情緒穩定和專注力提升。書中配有簡單的實踐活動,讓青少年輕鬆應用這些學習技巧在日常生活中。對於希望孩子們學習更高效、成績提升的家長來說,這是一本不可錯過的學習指南。
經常回想好處多
其中,我個人覺得「回想」(Retrieval Practice)法真的很受用,透過回想所學內容,大腦會重複提取信息,進一步強化神經連結,使資訊更穩固地存入長期記憶,就算是平常閱讀也很有幫助。
以下整理幾個應用方法:
1. 自我測驗:在閱讀告一段落後立刻自我測試對內容的記憶。這過程能幫助大腦回顧所學知識,加強記憶。
2. 隨機回想:時常回想不同主題的學習內容,有助於提升對整體知識的掌握度。這種方法稱為「分散學習」,因為不僅一次集中學習,而是反覆在不同時間點回想,讓記憶更牢固。
3. 小組討論:和同學一起討論所學內容,在交流中反覆回想、檢視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,並透過對話修正或補充記憶中的不足。
4. 寫筆記:在日記中回顧和寫下今天上課所學的重點,能透過文字具體化加深理解和記憶。
回想練習可以有效提升長期記憶的效果,避免只是依賴「死記硬背」的短期記憶 - 在下課後就把所學還給老師或教材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