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金管會宣布開放主動式ETF(指數股票型基金)、及被動多重資產ETF兩大新商品,預計今年(2024)底將完成法規和系統,最快2025年有首檔新商品問世」 (新聞報導: 金管會拍板!主動式ETF明年上路 ) 主動 vs 被動 談到ETF,一般人較熟悉的都是「被動式」ETF,也就是基金經理人根據既定的選股策略進行投資,例如「台灣50」就是投資台股市值最高的50大企業,並定期(通常是3個月)調整成分股,將不符合標準的企業剔除,進行汰弱留強,所以不需要仰賴基金經理人積極選股、選時機、選價格的「主動」操作。 如果用開車來比喻,就像是駕駛一台具備「自動駕駛」功能的汽車,只要被動地監控駕駛狀況即可。 由此可知,「主動式」ETF就像是傳統的汽車,必須仰賴駕駛(基金經理人)主動操作才能前進,是否能夠順利抵達目的地,完全仰賴駕駛的功力。 隨著法規的開放,未來台灣的投資人也將會看到越來越多主動式ETF問世,不過主動式ETF會是比較好的投資工具嗎? 女股神也不及格 圖:「女股神」Catherine Wood,圖片來源: 方舟官網 就我所知,目前市面上最知名的主動式ETF大概就屬「女股神」凱薩琳伍德(Catherine Wood,人稱「木頭姐」)創辦的方舟(ARK)基金系列,尤其是代號ARKK的創新基金,更在2020年~2021年疫情期間,股價創下超過480%的上漲記錄而聲名大噪! 然而,隨後在2022年的空頭市場中,ARKK基金不僅遭遇重擊,股價暴跌超過80%,在2023年起的多頭市場也未能跟上市場的漲幅,績效遠遜於同樣以科技類股為主的被動式標竿ETF QQQ。 圖:ARKK(黑線) vs QQQ(橘線)ETF績效(2014~2024) 由上圖可知,主動式ETF ARKK自2014年成立至今近10年來,雖然在2020年有過短暫的輝煌記錄,不過績效仍遠遠落後被動式ETF QQQ。 每年都「及格」就能成為績優生 圖片來源: SPIVA ,數據資料至2023年底 根據美國標普公司的 SPIVA 統計,若以10年以上的長期架構觀察,其實有高達近9成的主動式基金績效是「不及格」的!(落後標普500指數基金)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「 金雞計畫 」堅持只選擇被動式的市值型(大盤指數)ETF做為金雞母!不需要成為投資專家,也不需要選對「股神基金」,只要投資被動式的市值型ETF,每年都「及格」,就能成為長期贏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