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老師,你覺得高股息ETF可以買嗎?」 「為什麼要為了領金蛋(股息),而放棄整群金雞母呢(再投資複利)?」 類似的問題,我已經記不得被問過多少次了😅 尤其是今年4月1日上市的元大台灣價值高息ETF引發了一陣「00940之亂」,聽說許多投資人紛紛解除定存、抵押房子進行申購,在上市前募集規模就高達1700億的盛況記錄,令人嘖嘖稱奇! 截至2024/04/12,根據 Yahoo統計 ,台灣ETF資產規模排行榜前6名分別是: 1、元大台灣50(0050):3097億 2、元大高股息(0056):2767億 3、國泰永續高股息(00878):2641億 4、元大美債20年(00679B):1989億 5、群益精選台灣高息(00919):1969億 6、元大台灣價值高息(00940):1822億 除了第一名的台灣50屬於市值型ETF之外,其他都是「高股息」或「債券」主題的配息型ETF,而且第二到第六名的資產規模累計更高達11,188億(管理費率若以0.4%估計,業者們的收入一年可能就高達45億元!😱) 接著再一路往下觀察前30名,除了市值型的「富邦台灣50」和產業型的「國泰5G+」兩檔ETF之外,幾乎全數都是「高股息」、「債券」ETF。 對照etfdb.com的 國際ETF排行 ,前幾名幾乎清一色都是市值型ETF,反倒是配息型ETF寥寥無幾,呈現完全不同的樣貌,由此可見台灣投資人有多麼多麼多麼熱愛股息! 高股息≠高報酬 可是,高股息就代表高報酬嗎?以台灣最知名的元大高股息(0056)所追蹤的「 高股息指數 」為例,加計配息的報酬指數在2007年1月底為6021點,截至2024年3月底為28324點,17年來累積報酬率約4.7倍。 同期間「 加權股價報酬指數 」從8802點上漲至43858點,報酬率約4.98倍。另外,「 台灣50報酬指數 」也從6495點上漲至34729點,報酬率約5.34倍,兩者皆優於高股息指數!可見,高股息並不是高報酬的保證!事實上可能剛好相反! 圖片來源: SPIVA ,數據資料截至2023年底 根據美國標普公司的 SPIVA 統計,若以10年以上的長期架構觀察,其實有高達將近9成的主動型基金績效是「不及格」的!也就是落後所謂的大盤指數! 雖然目前我無法確定這份統計資料是否涵蓋策略型ETF,不過我認為像「高股息」這種經過設計篩選的投資策略,概念上其實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