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部分同學都認識(商業)銀行,因為爸媽們多半會幫孩子把錢存在銀行,這也是我們上課時主要討論的金融機構。
銀行的銀行
不過,還有一個同學們比較陌生的「銀行」,叫做中央銀行,簡稱央行。而FED就是美國的央行。
央行和一般的(商業)銀行不同,它不接受一般民眾的存款和貸款,它服務的對象是政府機關和金融機構,所以又被稱為國家的銀行、政府的銀行,和銀行的銀行。
根據我國的中央銀行法,央行的經營目標包括:
一、促進金融穩定。
二、健全銀行業務。
三、維護對內及對外幣值之穩定。
四、於上列目標範圍內,協助經濟之發展。
升息與降息
簡單來說,央行的工作重點是維持經濟穩定,協助人民安心工作、消費、投資。而央行有一個重要的工具,就是調控利率,利率是借錢的成本,就是借錢時要付的利息。
因為商業銀行的利率都會受到中央銀行的政策影響,所以央行可以藉由調控利率來達到穩定金融與促進經濟的目的。而調控利率的方式不外乎升息或降息。
升息就是調升利率,表示我們存在銀行的錢,可以領到更多的利息,也會吸引更多資金存入銀行。不過對借錢的人來說,要支付的成本也跟著變高,所以通常被稱為「緊縮」政策。
降息就是調降利率,存款者領到的利息會變少,存錢的吸引力也跟著降低,就得尋找更有利的投資標的,例如股市。然而對借錢的人來說,要支付的成本就跟著降低,所以通常被稱為「寬鬆」政策。
舉例來說,疫情這幾年就是一個很經典的例子:
- 2020年初:疫情剛爆發時,FED為了穩定經濟,緊急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一口氣下調至0~0.25%區間,換句話說,借錢幾乎不需要利息了,表示央行全力支持經濟,讓有需要的人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借錢度過難關。
雖然疫情很可怕,但是拜居家工作所賜,企業的獲利卻更火熱,加上央行的「寬鬆」政策助陣,讓人們在疫情下仍能消費和投資,也刺激大量資金流入股市,使得代表美國股市的標普500指數從2020年初的低點一路大漲到2022年初的高點,漲幅超過100%(上圖綠色區塊)。 - 2022年初:不過為了抑制日益高漲的通膨,FED在2022年3月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至0.25~0.5%區間,並一路調升至2023年7月,直到利率抵達5.25~5.50%的高點才告一段落。升息會讓借錢的難度逐漸提高,進而減少貨幣的流通,雖然可以削弱通膨,但對經濟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。
同一時間,美國企業的獲利也陷入停滯,加上央行的「緊縮」政策,標普500指數在2022年的最大跌幅一度超過25%(上圖紅色區塊)。
按此推論,當FED預期未來降息,代表央行的施政態度將從「緊縮」重回「寬鬆」,讓投資人和企業能夠更容易地借錢,增加投資和營運的機會,如果企業獲利好轉,自然就會吸引更多投資人參與股市,進而帶動股市上漲了。
🤔看完本文之後請想一想:
- 什麼是央行?
- 什麼是「寬鬆」政策?什麼是「緊縮」政策?哪一種對股市較有利?
問問豬力安老師👉任何有關理財教育的問題,都歡迎透過Line官方帳號洽詢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