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png)
圖:台灣、日本、美國、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(藍-通膨、綠-通縮、紅-股價指數),資料來源 Stock-ai
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年增率(YoY)是觀察通貨膨脹的常見指標。
由於通膨與低利的大環境,我常說,投資理財已經是現代學生必須認識的基本科目。
不過,有一種和通膨相反的情況卻很少討論,就是通貨緊縮(如圖綠線),也就是東西會變得越來越便宜的環境。
咦!?東西變便宜不是很好嗎?但...真的是這樣嗎?🤔
通貨緊縮的世界
想想看,如果生活在一個通縮的世界會怎麼樣呢?
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,我們可能會延緩消費,因為東西越晚買就越便宜。如此一來,商品可能就會漸漸滯銷,進而影響工廠的製造和生產,部分企業的員工也可能因此被迫減薪或失業,造成社會和經濟問題。
由此看來,通貨緊縮或許反而比通貨膨脹更可怕!所以必要時各國政府幾乎都會設法刺激經濟,避免通縮的環境。
不過坦白說,從小到大,40多年來我還沒有真正經歷過通縮的世界,就算遇到經濟不景氣,通常也是短期的現象,而不是長期的趨勢,所以通膨還是比通縮更值得我們關注。
由上圖可以發現,對美國人而言,通縮是近年非常罕見的情況,通膨才是常態。然而對日本人來說,通縮卻是司空見慣的事,難怪被稱為「失落的30年」。
特別的是,在這個普遍通膨的年代,中國居然陷入通縮的環境,可見經濟面的確面臨了不小的麻煩,由此推測,或許很快就可以見到新的經濟刺激方案出爐了?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