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爸爸,什麼是三倍券?」孩子問。
孩子,簡單說,這是政府印來鼓勵大家消費的「錢」。
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,上半年很多人和我們一樣躲在家裡不敢外出消費,所以很多餐廳、飯店、旅遊業者的生意都很差。
平常我們到餐廳吃飯時,我們的消費就等於餐廳的收入,所以當我們的消費減少了,就代表餐廳的收入也變少了,而當越來越多人不敢消費,店家的收入也就越來越少,所以上半年有好多店家因此歇業或倒閉了。
店家關門就表示員工會失去工作,領不到薪水,如果員工在短期之內不能快速找到新工作,他們就會更謹慎消費,不敢亂花錢。如果只是少數店家停業或許影響不大,但若是因為疫情這種全面的影響,就表示會有更多人失業、更多人節制消費、更多人收入減少...。
用人體的血液來比喻的話,「錢」就好比一個經濟體的血液,當「錢」的流動速度因為疫情或某種原因而變慢甚至停止了,讓很多人的收入變少甚至失去收入,就是所謂的「經濟衰退」。
為了減緩經濟衰退的衝擊,政府用平常徵收的稅金,提撥了一部份特別預算,印製三倍券這種特別的「錢」發給大家,相當於只要付1000元,政府就「退還」2000元給你,讓大家可以加倍消費,增加他人的收入,進而降低店家倒閉或員工失業的社會傷害,這就是政府印三倍券的基本目的。
對了,政府之所以不直接發新台幣的「錢」,是怕大家拿到之後仍會存起來不敢亂花,就失去了鼓勵消費的意義,所以才改印這種特別的「錢」。
👉給家長的小科普:
經濟學中有一個「費雪交換方程式」MV=PQ
M:貨幣供給量
V:貨幣流通速度
P:商品和服務的價格(物價)
Q:商品和服務的數量(產量)
以上述的疫情案例解釋,假設原本貨幣數量M沒有太大的變化,但是因為大家都躲在家不出門消費,所以貨幣流通速度V就減少了,因此方程式左邊MV的整體結果下滑。
接著假設方程式右邊的廠商產能Q變化也不大,但是因為左邊MV整體結果下滑了,所以物價P也會跟著受到拖累,例如很多餐廳、旅行社開始破盤價促銷優惠。
如果情況持續惡化,企業裁員、倒閉,產能Q也會跟著縮減,就可能變成惡性循環,進入景氣衰退。所以政府能做的就是印錢,增加貨幣數量M,期盼減緩整體經濟惡化的程度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