弟弟:「我現在的壓歲錢有10千耶!我可以買Switch了!😍」
「不好意思喔,有1萬2千元是要先存起來買股票的,剩下的才能買東西」,我提醒著。
一旁的姐姐大喊:「為什麼!不公平!買股票會虧錢ㄟ!為什麼不存在銀行就好,就不會虧錢。😠」
「嗯,你們知道爸爸小時候吃一碗炸醬麵多少錢嗎?🍜」我問道。
(姊弟一臉納悶)
「只要10元喔!現在呢?至少40元!爸爸小時候剪一次頭髮只要30元,現在你們剪一次要300元!💇♂️我還記得小學的時候買一個便當只要40元,現在從80元到150元都有,我想等你們長大到我這個年紀的時候,一個便當可能300元起跳吧!」我回答。
姊弟異口同聲驚叫:「一個便當300元!😱」
「這就叫做『通貨膨脹』,雖然把錢存在銀行不會虧錢,但如果把錢放在銀行很久很久,例如10年、20年、甚至30年,就算銀行給你利息,還是跟不上外面買東西的價格增加的速度,有一天等你把錢領出來以後,你會發現現在100元可以買一個便當,以後可能只能買半個了!雖然把錢存在銀行好像不會虧錢,但其實錢在不知不覺中就縮水了,這就是『通貨膨脹』可怕的地方!💸」我說明。
「雖然股票價格每天漲漲跌跌,可能今天買,明天就虧錢,但是根據統計,如果把投資的時間拉長,例如10年或更久,也就是等你們成年的時候,其實是可以賺錢的,而且賺的錢會比『通貨膨脹』增加的速度更快,這就是為什麼我要求你們要先拿壓歲錢買股票的原因。」我補充。
「你們記得阿公阿嬤家的Wii嗎?如果你買了Switch,雖然現在很好玩,但幾年之後就會像Wii一樣沒人要玩了,買Switch的錢也就浪費了。但如果你先存下來買股票,等你們成年的時候,不論要繼續唸書、工作,甚至創業,這些錢都會有幫助。我並沒有不准你們買Switch,但要記得優先順序,我希望你們學會先投資自己。」
(姊弟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...🤔)
隔日,姊弟收到更多紅包,我心血來潮問道:「你們要不要去記帳,算算看總共收到多少紅包,有沒有多的錢可以買Switch?🥰」
「哇哈哈哈!🤣」姊弟只顧著開心看著電視不答腔,留下爸爸我一個人自討無趣地走開...🤦♂️
👉給家長的小科普(補充於2020年7月)
雖然我們都會希望自己的「錢」越多越好,但是如果一個國家的「錢」太多,就會出現「通貨膨脹(通膨)」的副作用,例如原本買一個麵包只要30元,後來買同樣的麵包卻變成要100元,這就是一種因為「錢」太多而導致「錢不值錢(貶值)」的情況。
在正常的情況下,現代國家的「錢」只有政府才能印製、發行和管理,所以政府會根據「錢」被使用和流通的情況,斟酌增加「錢」的數量。一般來說,這樣的變化是非常緩慢的,例如經過好幾年,甚至好幾十年才逐漸增加。所以一個麵包從30元變成100元如果花了40年的時間,這種通膨一般稱為「健康的通膨」,也是大家可以接受的通膨。
還有一種罕見的通膨,通常發生在經歷戰爭或動亂的國家,在非常短暫的時間內,例如幾週、幾天內價格就出現劇烈的波動,甚至「一日數價」,這就叫做「惡性通膨」。例如西元1920年前後,在世界大戰戰敗的德國,有人統計當時的物價曾創下每48小時增加1倍的記錄,也就是早上一個賣30元的麵包,3天後就變成60元,5天後更變成120元、7天後240元...,因為價格暴增太快,讓大家只想趕快把「錢」換成必要的食物或用品,結果又退化成「以物易物」的世界,這也是我們希望避免的情況!
「惡性通膨」雖然可怕,但「健康的通膨」影響卻更深遠,因為其實有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到「錢」的真正價值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隨著時間一點一滴地流失,等到許多年後長大、變老了才發現「錢」的購買能力已經大幅縮水,卻往往為時已晚。
想瞭解通貨膨脹的長期變化,可以透過「(核心)消費者物價指數」來觀察,如下圖所示,過去40年來,台灣整體物價水平上漲了將近一倍左右。
在正常的情況下,現代國家的「錢」只有政府才能印製、發行和管理,所以政府會根據「錢」被使用和流通的情況,斟酌增加「錢」的數量。一般來說,這樣的變化是非常緩慢的,例如經過好幾年,甚至好幾十年才逐漸增加。所以一個麵包從30元變成100元如果花了40年的時間,這種通膨一般稱為「健康的通膨」,也是大家可以接受的通膨。
還有一種罕見的通膨,通常發生在經歷戰爭或動亂的國家,在非常短暫的時間內,例如幾週、幾天內價格就出現劇烈的波動,甚至「一日數價」,這就叫做「惡性通膨」。例如西元1920年前後,在世界大戰戰敗的德國,有人統計當時的物價曾創下每48小時增加1倍的記錄,也就是早上一個賣30元的麵包,3天後就變成60元,5天後更變成120元、7天後240元...,因為價格暴增太快,讓大家只想趕快把「錢」換成必要的食物或用品,結果又退化成「以物易物」的世界,這也是我們希望避免的情況!
「惡性通膨」雖然可怕,但「健康的通膨」影響卻更深遠,因為其實有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到「錢」的真正價值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隨著時間一點一滴地流失,等到許多年後長大、變老了才發現「錢」的購買能力已經大幅縮水,卻往往為時已晚。
想瞭解通貨膨脹的長期變化,可以透過「(核心)消費者物價指數」來觀察,如下圖所示,過去40年來,台灣整體物價水平上漲了將近一倍左右。

查詢最新數據請點選資料來源:Stock-ai
東西越來越貴,但是存在銀行的錢卻越來越薄!我還記得在我小學的時候(1980年代),學校老師還會鼓勵我們儲蓄,每個月拿100元和全班同學一起存到郵政儲金帳戶裡,然而現在的存款利率低到可憐(如下表所示),因為大環境的變化,投資不再只是把錢存到銀行就可以,而是必須學習瞭解資本主義的「遊戲規則」,認識更多元的投資工具,這也是我想趁早「和孩子談錢」的主要目的,因為只有先認識「錢」、瞭解「錢」,未來才會懂得創造「錢」、善用「錢」!
查詢最新數據請點選資料來源:Stock-ai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