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普政府上任3個月了,許多新政策都成為頭條新聞,媒體邀請到兩位關鍵財經領導人—商務部長Howard Lutnick和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—分享政府如何透過商業思維重塑美國經濟的全面策略。 這些內容其實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,我們不一定都認同,但可以試著理解他們的思維,對於解讀財經新聞會有更清楚觀點。 簡單來說,美國政府就像一個大家庭,收入和支出需要平衡才能健康運作。然而,根據目前的情況,政府的支出遠超過收入,導致了巨大的財政赤字和債務。 ➕收入:每年約有4.5兆美元進帳。 ➖支出:每年花費約6.5兆美元。 這意味著每年有約2兆美元的赤字(支出超過收入的部分)。同時,國家的總債務已達到36兆美元。 由於債務龐大,政府每年需要支付超過1.2兆美元的利息。這些利息支出限制了政府在其他重要領域的投資和服務。 目前,財政赤字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(GDP)的7%到8%。政府的目標是到2028年將赤字降低到GDP的3%至3.5%,以實現更可持續的財政狀況。 美國政府正在想辦法「開源」(增加收入)和「節流」(減少花費),讓國家能夠長期運作下去。就像家裡的生活費一樣,如果爸爸媽媽的收入不夠,就要想辦法賺更多錢,或者減少不必要的開支,才能讓生活過得穩定。 ➕ ➕開源:增加國家收入的方法 1. 建立主權財富基金(國家自己的投資戶頭) 像是國家開了一個大存錢筒,並且利用這筆錢來做投資。 比方說,當政府大量購買某家公司產品(像是軍用品或藥品)時,他們可以要求這家公司提供一點「股份」,這樣政府就能分享公司的收益,等公司賺錢時,政府也能分到一些利潤。 這樣國家不只是「花錢買東西」,還能「花錢賺錢」,慢慢累積更多財富。 2. 調整關稅政策(向進口商品收更多稅) 進口稅就像是進口商品的「過路費」,如果國外的商品要進入美國賣,政府可以收一筆額外的稅金。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: 政府可以多收一些錢來支應國家開支。 美國本地的商品會變得比較有競爭力,因為進口的東西變貴了,大家可能會更願意買本地生產的商品,這樣可以幫助美國的企業成長,創造更多工作機會。 3. 移民投資計畫(富人買居留權) 這個政策的想法是:如果有錢人想要搬到美國,政府可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