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2025玩理財夏令營中學班(7~12年級)- 晚鳥還是有優惠喔

最近的文章

2025玩理財夏令營 X 職業探索:生活藝術設計師(小學4~6年級)

這是一個結合 理財思維 × 藝術創作 的雙主題營隊。讓孩子在動腦與動手的過程中,學習金錢觀念與創意思考,同時開發邏輯與文藝的大腦潛力! 每天上午,孩子將進入「理財思維」的任務,從遊戲中認識金錢的使用與價值;下午則在「藝術創作」中設計商品、動手創作,體驗從「創意」變成「商品」的過程。 🎨 什麼是生活藝術?就是「用藝術讓生活變得更美麗」,結合手作、花藝、空間佈置,讓生活環境、視覺美感大幅提升!把日常變得像童話一樣浪漫,連一個角落都能變成風格攝影棚!像IG一樣美到不行!  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樣的特質👇  🧠 腦袋動得快,常常問你要怎麼賺錢?  🖐️ 手作能力強,剪紙黏土繪畫樣樣來?  🌼 喜歡擺東擺西,把家裡佈置成個人展覽廳?   那就不能錯過這個夏天最有質感又有財感的營隊!  👉對象:升4~6年級學生優先(7年級以上可參考 中學營隊 ) 👉時間:2025/07/07~2024/07/11  09:00~16:00 👉地點: UT Studio  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27巷4號B1 (近中山捷運站3號口)  👉優惠:原價 12,800/人       4/30前 早鳥優惠價 只要9,800/人,2人團報9,500/人       5/31前晚鳥優惠價只要10,800/人,2人團報10,500/人 (以上費用含午餐、保險、教材) 課程表 時間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08:30~09:00 報到 上午 理財思維 桌遊入門 桌遊中階 工作探索 桌遊進階 利他回饋 認識理財 聰明消費 消費體驗 金融投資 理財計畫 12:00~13:00 午休 下午 藝術創作 品牌誕生 成本規劃 產品創生 行銷發想 作品拍攝 認識設計 動手創作 動手創作 動手創作 成果發表 16:00~16:30 下課 *課程實際進度可能視參與學員程度微調 課程內容 💰第一天  理財思維:認識收入與支出、儲蓄與投資、消費與捐款,以及「開源節流」的基本觀念,透過遊戲開啟理財之門。  藝術創作:從品牌Logo發想出發,探索個人風格,開啟創作之旅。 🛒第二天 ...

關於金雞計畫的常見問答FAQ

【Q1. 🐔什麼是金雞計畫?】 這是我在股市摸索20多年,找到最穩健、最有效的投資方式。 方法很簡單,每個月固定金額投資市值型ETF,不用選股、也不用看盤,是懶人也能做的長期投資。 【Q2. 要投資什麼?】 台灣50(代碼:0050):台灣50大企業 美國S&P 500(00646):美國500大企業 美國NASDAQ 100(00662):美國科技巨頭 這些都屬於市值型ETF,代表整個市場的表現,長期績效穩定。 我們家小朋友是投資美國ETF,如果擔心美國國力下滑,也可以選擇全球型ETF(VT) 【Q3. 效果如何?】 從2019年暑假開始,我們家的小朋友就用壓歲錢養「金雞母」。 投資至今6年,就遭遇三次空頭市場大跌: 2020年疫情股災 2022年烏俄戰爭與通膨 2025年最近的美中關稅衝突 儘管如此,我們還是每月持續投入,截至3月底獲利仍有58%(符合每年10%預期)。 【Q4. 為什麼有效?】 美國股市百年來平均複利年報酬率約10%。 投資ETF就是跟著台灣、美國或世界經濟一起成長。 重點不是「什麼時候買」,而是「有沒有買並長期持有」,讓複利發揮威力。 【Q5. 有什麼缺點?】 短期可能因為天災人禍造成股市下跌產生帳面損失。 關鍵在於長期投資,需要時間和耐心。 對年輕人來說是優勢,因為有比較長的時間累積複利。 【Q6. 可以試算舉例嗎?】 如果30歲開始,每天只要存100元投資ETF養金雞母,到65歲退休就有機會累積上千萬元。 鼓勵年輕人趁早開始幫自己準備。 【Q7. 如果退休了還需要理財嗎?】 是的,現代人壽命變長,活到90歲、100歲都很常見。 退休生活長達20、30年以上,但通膨不會退休,錢仍會越來越薄,學會穩健投資,能讓退休金更耐用。 【Q8. 退休族可以怎麼做?】 可以參考「4%法則」,這是一種為退休族設計的安全提領法則。 根據研究,如果每年花費40萬,準備1000萬的金雞母,提領4%可以維持30年以上。 關鍵是做好資產配置 【Q9. 怎樣配置資產才安全?】 建議維持50%投資股市(ETF):讓資產保有成長空間,對抗通膨。 另外50%放在債券、定存或現金:增加穩定性,應付生活開銷,避免股市波動造成總資產大跌。 每年進行「再平衡」:如果股市上漲就減碼,讓股票和其他資產維持50:50比例,反之亦然。 【Q10.如果提領超過4%怎麼辦?】 如果長...

川普的對等關稅砲

美國總統川普在4/2宣布對全球實施「對等關稅」,台灣的稅率更高達32%,造成全球股市震盪,美股更大跌5%。 什麼是關稅?  關稅是進口商品要付的稅金,可以把它想成政府對外國產品收的「過路費」,所以實施關稅會讓外國來的商品變貴,目的通常是想保護本國的工廠和產業,不讓外國的便宜貨一下子打垮本地商家,同時政府也能增加收入。 舉個簡單的例子,假設學校每個班級都像一個國家,彼此可以交易,而老師規定,別的班級拿來我們班賣的餅乾,要比自己班上同學賣的多20元當班費。這樣一來,別班的餅乾變貴了,同學就可能比較想買自己班上的餅乾,而20元的班費,就好比政府向外國商品收的關稅。 什麼是川普的「對等關稅」?  「對等關稅」是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的一種策略,意思是別的國家對美國商品收多少稅,美國就回敬一半給他們。也就是說,如果某國對美國收很高的關稅,美國也會對那國的產品加稅,以求「公平」。  川普政府認為「台灣對美國的產品課了64%的關稅」,所以決定對台灣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收32%的關稅。換句話說,台灣賣到美國的產品,每100元貨品進關,美國海關會多收32元的稅金。 不過有媒體發現,川普的「對等關稅」並不是真的用關稅計算,可能是用美國的貿易逆差來計算的。 什麼是貿易逆差 舉例來說,阿美和阿台兩個好朋友常常會互送禮物,阿美一年送對方10個禮物,但阿台只回送3個禮物,這時候阿美就會覺得不公平! 這種情況就像是國家之間的 「貿易逆差」,比如美國每年從台灣買了很多東西(像筆電、電子零件),但台灣從美國買的東西比較少,這時美國就對台灣有「貿易逆差」。川普就說:「你賣我這麼多東西,賺我這麼多錢,但你卻買不多,那我要課你高一點的關稅,補回來!」 所以川普並不是直接算台灣的關稅有多高,而是看「台灣賺我多少錢」來決定課多少稅。 根據統計,2024年台灣對美國(賣東西)出口1,163億美元,(買東西)進口424億美元,貿易順差739億美元,按照川普的算法,739 ÷ 1,163 = 64%,再除以2就得出32%的「對等關稅」。 關稅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關稅的影響可以從對台灣的電子廠商、消費者和股市三個角度來看。 對台灣電子廠商的影響  產品變貴,競爭力下降:像廣達、鴻海這些台灣的電子產品大廠,把筆電、手機賣到美國時價格會因關稅提高,可能比較不容易賣。 營收與生產調整:因為東西變難...

川普政府的開源節流計畫 - MAGA

川普政府上任3個月了,許多新政策都成為頭條新聞,媒體邀請到兩位關鍵財經領導人—商務部長Howard Lutnick和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—分享政府如何透過商業思維重塑美國經濟的全面策略。 這些內容其實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,我們不一定都認同,但可以試著理解他們的思維,對於解讀財經新聞會有更清楚觀點。  簡單來說,美國政府就像一個大家庭,收入和支出需要平衡才能健康運作。然而,根據目前的情況,政府的支出遠超過收入,導致了巨大的財政赤字和債務。  ➕收入:每年約有4.5兆美元進帳。  ➖支出:每年花費約6.5兆美元。  這意味著每年有約2兆美元的赤字(支出超過收入的部分)。同時,國家的總債務已達到36兆美元。 由於債務龐大,政府每年需要支付超過1.2兆美元的利息。這些利息支出限制了政府在其他重要領域的投資和服務。  目前,財政赤字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(GDP)的7%到8%。政府的目標是到2028年將赤字降低到GDP的3%至3.5%,以實現更可持續的財政狀況。  美國政府正在想辦法「開源」(增加收入)和「節流」(減少花費),讓國家能夠長期運作下去。就像家裡的生活費一樣,如果爸爸媽媽的收入不夠,就要想辦法賺更多錢,或者減少不必要的開支,才能讓生活過得穩定。 ➕ ➕開源:增加國家收入的方法  1. 建立主權財富基金(國家自己的投資戶頭) 像是國家開了一個大存錢筒,並且利用這筆錢來做投資。  比方說,當政府大量購買某家公司產品(像是軍用品或藥品)時,他們可以要求這家公司提供一點「股份」,這樣政府就能分享公司的收益,等公司賺錢時,政府也能分到一些利潤。  這樣國家不只是「花錢買東西」,還能「花錢賺錢」,慢慢累積更多財富。  2. 調整關稅政策(向進口商品收更多稅)  進口稅就像是進口商品的「過路費」,如果國外的商品要進入美國賣,政府可以收一筆額外的稅金。 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: 政府可以多收一些錢來支應國家開支。 美國本地的商品會變得比較有競爭力,因為進口的東西變貴了,大家可能會更願意買本地生產的商品,這樣可以幫助美國的企業成長,創造更多工作機會。  3. 移民投資計畫(富人買居留權)  這個政策的想法是:如果有錢人想要搬到美國,政府可以...

重啟人生的幸福公式:滿足感=你擁有的 ÷ 你想要的

日前讀到一篇 新聞報導 ,​一位名叫莫斯利的年輕女子中了樂透,獲得了一大筆錢。​​她用這筆錢飛到巴黎,購買了許多名牌包包、衣服和鞋子。​​雖然買了很多東西,但她並沒有感到快樂,反而覺得越買越空虛。​​後來,她透過心理諮商和宗教信仰,才找到了內心的平靜和滿足。  這個報導讓我想起【 重啟人生 】這本書裡提到一個小故事: 【達賴喇嘛可以說是全球最有智慧的人,但他也承認:我有時會逛超市,我好喜歡超市的景象,可以看到好多美麗的事物,當我看著琳瑯滿目的商品,我感受到欲望,我最初的衝動是:「喔!我想要這個,也想要那個」】 作者Arthur Brooks認為,對大部分人而言: 滿足感 = 持續獲得想要的東西 成功 = 持續擁有比別人多 失敗 = 不如人 所以「想要」變成了讓我們痛苦的來源,幸好,他提出了可以讓人更快樂的幸福新公式: 滿足感=你擁有的 ÷ 你想要的 我們可以問問自己,當然,如果您有孩子的話,不妨也找個機會和孩子討論,請孩子列出他已經擁有的東西(如玩具、書本、衣服),再請他列出目前「想買」的東西。 提問一:「如果想要的東西太多,分母變大,會發生什麼事?」(滿足感下降)  提問二:「如果減少想要的東西,增加對已擁有的感恩心態,會發生什麼事?」(滿足感上升)  透過這個簡單的公式,我們可以理解,滿足感不來自擁有更多,而是來自「減少不必要的想要」。這真是一針見血的大智慧! 我想教的其實不只是理財,更重要是培養快樂人生的能力! 🤔看完本文之後請想一想: 所謂「知足常樂」,你同意作者對滿足感的定義嗎?你覺得還有哪些方法可以提升人生的幸福感呢?

AI程式小實驗 - 定期定額 v.s. 不定期不定額

  很多人會問,定期定額(DCA)比較好?還是不定期不定額(N-DCA)比較好? 先講結論,邏輯上來說當然是不定期不定額比較好。不過怎麼樣叫好?好到什麼程度?其實還有很多細節可以討論。 以上圖為例,投資標的是0050 ETF,計算期間從2005年~2025年1月。 除了定期定額每月投資1萬元之外,另外設定的對照邏輯是,每月先存款1萬元,等股價從高點下跌超過20%(一般媒體所謂空頭市場的定義),才把存款全額投入(如圖綠色箭頭所示)。 結果定期定額(DCA)的年化報酬率(XIRR)是9.6%,而上述不定期不定額(N-DCA)的年化報酬率(XIRR)是10.32%,後者以微幅差距勝出。 從結果看來,雖然不定期不定額的成績比較好,不過在這個實驗裡面,好的領先程度不到1%。但相對地,這個方法進場的間隔時間可能要等上2~4年才有機會,這當中的時間成本對每個人的價值可能又有不同的意義了。 (在股價越低時投資越多,結果當然愈好,不過由於每個人的財務狀況不同,在此我們就不做差異化的設定。本實驗可能因資金、標的和時間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,請讀者留意) 🤔看完本文之後請想一想: 你覺得哪一種投資方式比較適合你?為什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