🐷 豬老師:「我決定每個月給你們300元當零用錢,讓你們開始練習理財」 👦 小弟:「耶!太棒了!那我要買寶可夢卡!」 👩 陽光媽媽:「別急!我會幫你們準備三個夾鏈袋,分別標示投資、消費、捐款,先做好預算分配才能用」 👧 大姊:「什麼分配?」 🐷 豬老師:「預算分配!這真是個好主意!而且要先投資,再消費!」 👩 陽光媽媽:「還有,別忘了要 記帳 喔」 常有家長問我:「要怎麼教孩子理財?孩子亂花錢怎麼辦?」 我的回答是:「不要怕孩子犯錯,零用錢就是學習理財最好的工具!」 以我們家為例,從孩子讀幼兒園開始,我就幫他們設計好零用錢制度,每個月300元(平均每天10元),而且要同時完成兩件重要的任務才能領到這筆錢,一是(上一篇談到的) 記帳 ,二是預算分配。 培養金錢責任感,從先投資自己開始 孩子的媽準備了三個超實用的「夾鏈袋」代替存錢筒,孩子每次領到零用錢,就要把其中一半(150元)存進「投資」帳戶,剩下的可以自己決定是要消費還是幫助別人。 其實這就是許多理財書籍推崇的「存錢筒理財法」,不只對小孩有效,對大人一樣適用。例如每個月收入3萬元,先預留5,000元投資自己(包括學習進修、儲蓄累積、購買資產),剩下25,000元再分配作為日常生活支出或慈善捐款,這就是「專款專用」的概念,確保每一分錢都有明確的用途。 這樣做有兩大好處: 先投資自己:優先預備未來的收入來源,也是一種「開源」的策略 控制消費預算:避免成為「月光族」,有效「節流」,還能降低「財務自由」的門檻 多數人在金錢管理上常犯的錯誤是,拿到錢之後便優先支付帳單、購買物品,將收入拱手送給他人致富,卻忽略了「先投資自己」。如果沒有為自己未來的財富預作準備,那麼要如何能實現財務自由呢?所以,我們希望從小就幫孩子建立「先投資自己」的好習慣! 不只學理財,更鍛鍊前額葉 其實,學習預算分配不只是幫助金錢管理技能的培養,更是促進大腦發展的絕佳工具 1、提升規劃力與抑制衝動 前額葉(Prefrontal Cortex)是大腦負責高級認知功能的核心區域,包括決策、計畫、解決問題和衝動控制等。預算分配需要孩子思考哪些錢該存?哪些可以花?這種「延遲滿足」與「目標規劃」的行為,正是前額葉的主要功能,所以透過預算分配的練習,能夠有效刺激前額葉的發展,幫助孩子養成「先苦後樂」的價值觀,並強化抑制衝動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