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9月, 2025的文章

金雞計算機

讀取規劃 登出 金雞計算機 本計算機是根據「 學校沒教但孩子一定要學的9堂理財課 」書中「 金雞計畫 」內容設計,僅供教育用途,協助讀者模擬退休規劃。 資產成長設定以台股、美股歷史年化報酬率(約10%)每年複利,退休金提領率以3%估算;尚未計入稅賦、手續費與通膨,實際結果仍以市場表現為準,敬請留意風險。有任何建議都歡迎 指教 !謝謝!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開始試算 使用 Google 登入 1.預計幾年後退休 2.預計退休後每年生活費(元/年) 3.目前可用於投資金額(元,含定存、基金、股票等流動資產) 4.未來每月可投資金額(元/月,定期定額) 開始試算 重設 💾 儲存我的規劃 您需要的退休金額 — 預估可能的退休金 — 是否達成退休目標 —

什麼是槓桿ETF?「金雞樂透」又是什麼?

想像一下,豬小弟跟小金雞去遊樂園玩「跳跳床」。普通的跳跳床跳一下,就彈一公尺高;如果跑去「超級彈跳床」,一跳就會彈兩公尺高!前者就像一般的ETF指數基金,例如台灣50;後者就像是台灣50正2這種槓桿型ETF。 所以如果小金雞用力往上跳,真的可以比別人跳得更高(就像股市上漲的時候賺得更多 🚀)。但如果往下掉,跌的距離也會比較深(下跌的時候虧得更多 💥)。這個加強版的工具,就是一種「槓桿」。 😍使用槓桿的好處是 加倍賺錢:漲的時候可以放大漲幅,例如大盤漲1%,2倍槓桿ETF會漲2%。 操作方便:不用真的借錢,也不用做複雜的設定,直接買就有加倍效果。 😭缺點與風險  放大虧損:如果市場下跌1%,2倍槓桿ETF也會跌2%。 盤整耗損*:如果股市不上不下,長期也會放大耗損。  壓力較大:因為股價可能一天就大漲大跌,考驗投資人的心臟。 槓桿ETF就像「超級彈跳床」,想要短時間挑戰刺激可以試試看,但一定要有安全防護(風險控管)。如果只是想穩健存錢養「金雞母」,還是選擇普通跳跳床(一般市值型ETF)比較適合喔。 這就是在「 金雞計畫 」之外隱藏版的「金雞樂透」,好比養了一隻可以生出雙倍金蛋的槓桿金雞,不過這種槓桿金雞體質比較脆弱,只要稍有風吹草動,金雞就可能生病死亡,所以成功養大的機率極低,不過如果順利養成,成果也會加倍豐收。 *註:耗損 例子1:豬小弟用100元投資,股價先上漲10%再下跌10% 第一天:上漲 10% 👉 100 元 × 1.1 = 110 元  第二天:下跌 10% 👉 110 元 × 0.9 = 99 元  結果:雖然是「漲10%,跌10%」,看起來好像打平,但實際剩下99元,比原本少了1元,這就是耗損。 例子2:用100元投資並加上2倍槓桿 ,每次漲跌都放大2倍。 第一天:上漲 10%,變成漲 20% 👉 100 元 × 1.2 = 120 元  第二天:下跌 10%,變成跌 20% 👉 120 元 × 0.8 = 96 元   結果:最後只剩下 96 元,比原本少了 4 元。  ➡️ 使用槓桿的耗損比沒有槓桿的情況(99 元)更大。

【Podcast C4】為什麼你不應該投資高股息ETF?心理學和實際數據告訴你真相

  根據統計,台灣有將近700萬人投資高股息ETF。 也難怪啦,誰不愛錢每季乖乖進帳的感覺? 這其實是一種「現金流錯覺」。 如果給你兩個選擇,第一是立刻拿1000元,第二是等一年拿1200元,大多數人都會選第一個吧,因為大腦的「多巴胺」會被即時的獎勵刺激。高股息ETF就是這樣,每次配息,就像吃了一顆快樂糖,爽爽的!問題是,然後呢?你錯過的,可能是更大的「複利雪球」。  2008年到現在,0050的報酬率比0056多了200%!如果加上股息再投入,台灣50指數甚至漲了6.6倍,而高股息指數只有3.9倍。換句話說,短期領股息很爽,長期卻少賺一整隻金雞! 這就是我推廣「金雞計畫」的原因:用市值型ETF累積複利,讓錢真的做到「雞生蛋、蛋生雞」。 ✅ 行動呼籲  如果想長期累積資產,尤其是年輕人,請把心力放在長期向上的市值型ETF,紀律投入,讓時間和複利幫你養出豐盛的金雞母。這才是我們【 金雞計畫 】的奧義! 📺 詳請收看本集Youtube內容,別忘了按讚、訂閱、分享!就是給我們最好的鼓勵!